一方面是银保监会对于违反“报行合一”行为的高压监管和处罚,另一方面是车险业务净利润经历断崖式下滑。对于整个车险市场来说,始于2015年的这轮费改带来的“阵痛”开始逐渐显现。
高压监管
“这次的处罚对我来说影响非常大。”老陈毫不讳言。他所在的支公司因为违规套费、违规给予投保人约定以外的利益等问题被银保监会暂停车险业务,所以公司决定裁员,原本做管理岗的他也被“发配”去做销售业务。
当然,这次被处罚的并不只是老陈所在的一家支公司,今年1月份,包括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在内的13家中支机构被叫停车险业务;接着2月份24个计划单列市和地市级保险机构,被监管部门处以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加上之前保险业协会起草车险自律公约,鼓励财险公司之间监督举报。监管层是铁了心要捍卫“报行合一”的规定。
手续费恶性竞争已经将行业拖入亏损的边缘。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2018年整个车险行业只有10.53亿元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减少63.3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85.75%,承保利润率仅0.14%。车险业务的大幅下滑也使得整个产险业务陷入9年来的初次亏损。
这恐怕是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要知道始于2015年二轮商车费改的核心诉求就两点:降价与降费。3年多以来,投保人确实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实惠。由于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下限逐次下降,为保持市场份额,险企普遍采取低折扣策略,单均保费有所下降。2017 年商车险平均折扣系数达到 0.645,可见保险公司在自主系数方面给予了投保人较大的优惠力度。
降价实现了,但是降费却没实现,反而手续费竞争愈演愈烈,这也是为何去年8月份监管层要求保险公司对费率报行合一的背景。但是事情随后却朝着令监管层初衷相悖的方向发展。事实是,违规套费现象愈演愈烈,这也迫使监管层“痛下杀手”,加大处罚力度。
原因在于,在尚未彻底实现市场化竞争前,监管层原本出于抑制恶性竞争本意而进行的监管,却让企业不得不通过更多手段来掩盖其恶性竞争。
以违规套费为例,一般各家公司内部跟单系统对交强险的手续费上限为4%,可实际的手续费远超这一数字。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险企开门红推动和年底收官冲刺期间,4S店和二级经销商的新车业务有时获取成本高达65%,商业险更是如此。
如果不通过虚假理赔、虚列费用、虚假编制报表等方法违规套费,那就意味着将真正的手续费列支出来,可是这就无法做到报行合一,跟监管要求相悖。
中介为王的行业
“这次手续费大战引起监管层的处罚,据说是银保监会到下面来巡查,去专代买一张保单,有全套的取证。其实我们也得反省一下。既然签了报行合一承诺,总公司也反复强调,明知道巡查组来监督,结果支公司为了冲销量还顶风作案。”老陈说道。
但是他也知道支公司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为何在监管层一再强调报行合一的背景下,分支公司还冒险进行手续费大战?“其实是对手先挑起来的。据悉专代并没有主动提价,是对手保险公司自己把手续费抬上去的。因为我们很多业务在专代手里,如果他们被竞争对手抢去,问题就大了。所以核心还是客户资源不在保险公司手里。”老陈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老陈一语道破了问题的核心。整个车险行业的业务拓展都严重依赖中介渠道。以中国人保为例,人保代理渠道占比 70%以上。尤其是车商渠道对新车保费的掌控力较强,较个人代理和专业代理的费用率一般更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下激烈的车险市场竞争下,为了获取客户,中介代理人必然会把手续费以现金、充值券或实物的形式让渡给客户一部分或大部分,也就是给予投保客户约定以外的额外利益。
更何况,中介业务和直销业务有着截然不同的手续费制度。“以前直销业务也有手续费,2010年保监会发文,要求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于向客户直接销售的业务不得提取佣金。”老陈解释道。同样业务,在直销渠道手续费为0,而放在中介渠道,就有可观的手续费,试想谁不愿意拿这部分手续费呢?
那么,如果车险业务不是依赖于中介渠道,而是全部直销业务的话,通过调整自主渠道系数和核保系数进行价格调整,原则上可以把价格调整到低折扣,而不必通过给予投保人约定以外的额外利益来争抢客户。
可是费改还没有做到完全市场化,费率的系数下限仍然存在。这就意味着,即使保险公司给投保人优惠的价格,但是仍然会面临竞争对手通过其他额外利益来争抢客户。
在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看来,无论是报行合一、对费率和手续费的管制,还是衍生出来的阈值管控、举报制度等监管与处罚模式,对混乱而又无奈的车险市场,总是治标不治本,各方都不满意,行业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关键还是市场化的不彻底以及退出机制的缺失,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不能自主定价,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死而不僵,本应是由市场规律支配的优胜劣汰,却又在遏制恶性竞争的善意下演变为暗度陈仓。